膜结构案例之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
发布时间:2020-08-26 14:23:14作者:景秀浏览量:2142
中国馆位于世园会核心景观区山水园艺轴的终点,是世园会最重要的建筑之一,其南侧为山水园艺轴的起点——园区1号门,北侧为妫汭湖,西侧为永宁阁,东侧为中华园艺展示区。中国馆仿佛一柄如意坐落在山水田园之中,它结合了本土的园艺智慧,体现了悠久的中华农耕文明,讲述了人与自然的美丽故事,采用符合本土理念的材料及适用技术,最终成为一座有生命、会呼吸的绿色建筑。
▼中国馆外观远景
建筑的场地关系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的“背山面水”——游客从南侧进入场馆,而北侧是园区最大的水面妫汭湖,因此,如何处理这种矛盾的场地关系是建筑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。设计考虑将建筑的平面设计为半环,南侧留出广场,以包容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;为解决建筑与水的关系,首层中部底层架空,形成南北贯通的通廊,人们可直接眺望妫汭湖,也可从楼梯下至湖边,原本的“背水空间”与水建立了巧妙的联系。场地设计的另一个巧妙之处在于——利用南北高差,不同标高均可直通室外。红线范围内场地标高在484.80-483.80之间,地势总体情况为南高北低。用地北侧妫汭湖驳岸标高为478.00,与场地有约6米高差。根据展厅单一流线的设计,并结合地下室设置,减少挖方量的考虑,从红线南侧开始起坡至建筑主入口逐渐抬高地面标高4米,一层主入口(±0.000)标高为488.30,地下一层北侧临湖出口标高为-6.000,绝对标高为482.30,从而实现了“不同标高南进北出”的场地设计策略。
▼项目区位分析
▼场地分析
▼方案生成过程
▼中国馆南侧主入口
▼中国馆外观近景
会时,游客经南侧广场进入中国馆,因主入口标高(绝对标高为488.30)与南侧道路标高(484.40)存在近4m高差,游客需走一个近100m长的缓坡,缓坡坡度不到4%,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的同时也不会使游客产生疲惫的感觉。经过缓坡,来到开敞的半围合式前广场,广场周围是长满植被的层层梯田。广场中心处是一个圆形水院,水槽中的水溢出后经瓦屋面下落至地下层,形成壮观的水幕效果。
▼中国馆轴测图及空间流线
▼中国馆的屋架系统,the roof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Pavilion
▼中国馆南侧主入口广场
▼中国馆南侧主入口广场局部
▼开敞的半围合式前广场,广场周围是长满植被的层层梯田
▼绿色的梯田与红色的屋面系统相适应
▼梯田细节,details of the terrace
进入建筑,首先到达的是序厅,绿色的水刷石墙面,顶面带有绿叶图案的软膜天花和深浅搭配的绿色格栅,仿佛把游客带入了一个绿色森林。
▼序厅,采用绿色的水刷石墙面,顶面设置着带有绿叶图案的软膜天花和深浅搭配的绿色格栅
穿过序厅门洞,进入一层西侧展厅,这是一个绿意盎然的世界,尽管被埋于土中,顶部采光洞口的设计可将二层的自然光引入其中。沿坡道缓缓上升,空间变得越来越明亮,由玻璃和ETFE膜作为顶面的二层展厅,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,向东穿过展厅可到达中部观景平台,这是整个建筑最宽敞开阔的空间,在此向西北,可远眺永宁阁、向东北,可看到妫汭剧场和国际馆。
▼通过坡道从一层去往二层(左),二层观景平台(右
▼由玻璃和ETFE膜作为顶面的二层展厅
▼二层观景平台,向西北可远眺永宁阁,向东北可看到妫汭剧场和国际馆
▼从中国馆室内看室外
从观景平台进入东侧展厅,其空间形式与西侧展厅为镜像关系,从一层东侧展厅经扶梯可进入地下展厅。在下沉水院,看流水从瓦屋面跌落,好似中国民居中 “四水归堂”的景致。参观完毕从北侧出口离开,游客可便捷地到达妫汭湖边。
上一篇: 影响膜结构建筑质量的因素
下一篇: 污水池加盖方式有哪些呢?